在行測考試中,行程問題一直是考生的一個老大難,而行程問題中的走走停停題目更是很多考生的夢魘,甚至有些考生看到這一類問題就直接放棄,嚴(yán)重影響備考的積極性,專家就用逆推法解走走停停與各位考生進(jìn)行分享。
例:甲乙兩人計劃從A地步行去B地,乙早上7:00出發(fā),勻速步行前往,甲因事耽擱,9:00才出發(fā)。為了追上乙,甲決定跑步前進(jìn),跑步速度是乙步行速度的2.5倍,但每跑半小時都需要休息半小時,那么甲什么時候能夠追上乙?( )
A.10:20 B.12:10 C.14:30 D.16:10
解析:何為逆推,就是解這類題目中可以去考慮清楚最后一個過程,之后再往前去逆推之前的一個周期。
在解決這道題,先利用一個特值法,因為甲的速度是乙的2.5倍,故可以設(shè)乙的速度為2,甲的速度為5,因為乙提前兩個小時出發(fā),故拉開了2×2=4的距離,甲想要追上,故只要追上落后的4的距離即可,但是甲的是追半個小時,休息半個小時,計算可得前半個小時,甲追上0.5×(5-2)=1.5,后半個小時又落后0.5×2=1,相當(dāng)于一個小時只追上0.5.
逆推過程:甲想要追上的話只能在前半個小時才能追上,故最后半個小時最多只能追上1.5,往前逆推,那么就可以算出之前一個周期結(jié)束時甲至少已經(jīng)追了4-1.5=2.5,因為一個小時綜合只追了0.5,追了2.5,需要5個小時,再算上最后一個半小時,故總共需要5.5個小時,故答案為C。
這一類題型是行程問題與交替合作中涉及負(fù)效率題型的結(jié)合,會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只要知道去逆推最后一個過程,算出之前周期結(jié)束時應(yīng)該達(dá)到的效果,這其實就是行程問題中的“青蛙跳井”模型,理解好這個模型,就可以在以后備考過程中解題更具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