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最近,因為一條“中國式相親鄙視鏈”,北京的“白發(fā)相親角”又火了。父母在中山公園、天壇公園幫兒女擇偶。在相親過程中,在關愛的情感中,卻也難免會包含物質的考量。相親變成了“拼條件”的子女營銷,婚姻被分解為戶籍、房產(chǎn)、學歷、收入、家庭背景甚至是生肖屬相等一項項指標的權衡。在不少父母的腦海里,“門當戶對”是執(zhí)念,“攀上高枝”是期待,而且還從這種執(zhí)念和期待中生長出一條現(xiàn)實而殘酷的“鄙視鏈”。對此談談你的看法。
【解析】
婚姻,要門當戶對,沒有問題,但婚姻是愛情、性、經(jīng)濟合作的復合結構。經(jīng)濟在婚姻中中占一小部分,但如果完全忽略經(jīng)濟,固然會引起一些矛盾。若光有愛情與性已經(jīng)可以享受美妙的一段人生了。這兩者如果再堅固一點,還能同甘共苦,度過難關。“相親鄙視鏈”是只注重經(jīng)濟條件或是過分追求條件,勢必對日后的婚姻幸福帶來影響,顯然是一種病態(tài)的相親。
父母的理性計算,可以理解,實際上是他們的成長經(jīng)歷與社會閱歷在子女婚姻問題上的投射。只是,一條冰冷的底線,不知隔絕了多少熱烈的真愛,又流失了幾許相知相戀相依的緣分。父母只是看到了貧賤夫妻百事哀,卻沒有看到21世紀有多少婚姻的破裂,是因為雙方維系感情的無力,情緒自我控制的失敗。
父母方面從來不在乎雙方的外表,既不放自家孩子的照片,也不對對方的外貌提要求,更不提人品、性格、興趣、愛好,全都圍繞著“條件”來談判。之所以有這種心態(tài),無非就是怕被對方占到任何便宜。把這種無邏輯的價值觀視為人生標準的,智力缺陷是顯而易見的。而實際上,要父母代替自己去相親、讓父母全權挑選未來兒媳或女婿的年輕人,更是不折不扣的巨嬰。
“千里姻緣一線牽”,這才是相親的初衷。是緣分讓雙方相遇,是感覺讓雙方成親,而不是金錢、不是權力、不是功名。如何避免“明碼標價”的中國式相親?
首先,我們自身需要樹立正確的婚姻觀?;橐鍪且惠呑拥男腋?,不是短暫的滿足,不要只追求金錢的婚姻,要深思熟慮,找到自己最合適的另一半。
其次,家長們也不要過多地干預兒女的婚姻。只需要掌握大的方向即可,具體的喜好和選擇,還是要多尊重兒女們的意見,幫助他們找到最合適自己共度一生的人。
最后,社會也要加強引導,避免大面積的出現(xiàn)“明碼標價”的相親,形成一種正確的價值觀、擇偶觀、婚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