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與白話文
也許現在很多人都弄不懂文言文與白話文的區(qū)別到底在哪里?現在我們就分別來講講他們。
“文言文”中的第一個“文”,是書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寫、表述、記載等的意思,最后一個“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種。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文章”。而“白話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頭語言寫成的文章”
“文言”,即書面語言,“文言”是相對于“口頭語言”而言,“口頭語言”也叫“白話”。
在我國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頭語言及用書面語言來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問某人是否吃飯了,用口頭語言表述,是“吃飯了嗎?”,而用書而語言進行表述,就是“飯否?”。“飯否”就是文言文。我國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所以,現在我們一般將古文稱為“文言文”
古白話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話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書面語。如唐代的變文,敦煌通俗文學作品,宋人話本,金元戲曲,明清小說等都是古白話的代表。古白話雖說是白話文,但不同于我們今天所說的白話文,一般都是以口頭語為基礎而夾雜一些文言成分。即使是口語,由于區(qū)域性和時代性的差異,今天讀起來也不那么容易,因此,我們稱之為“古白話”(學術界一般把從晚唐五代開始直至“五四”時期形成的古白話稱作近代漢語)。
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國內,中學語文課程中,文言文的學習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二、背誦方法指導:
文言文要求背誦默寫的篇目較多,同學們基本上能夠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顛倒語序、不寫錯別字就沒那么容易了,更不用提對一些語句的理解性記憶了。所以把默寫功夫做到細致準確、一字不差、深刻理解、靈活運用才能達到中考要求。
第一步:大聲誦讀。誦讀確實是背誦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聲誦讀古文古詩,每篇連續(xù)誦讀五遍以上,一方面通過誦讀可以強化你對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隨著誦讀遍數的增加會逐漸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即自己對文章的感悟、體會,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古人的“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另外,隨著誦讀的深入,你對每句話的意思也會更明白,有的同學讀完一句古文,這句話的意思也會馬上在他的眼前出現,這就是對古文相當熟悉的結果,這個步驟做得好,也為下面的句子翻譯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步:出聲背誦。在前面大聲誦讀的基礎上,現在可以完全拋開書本,出聲背誦,每篇連續(xù)背誦五遍以上,你會發(fā)現在第一、二遍時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時你已相當流利了,到五、六遍時你已完全熟練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會發(fā)生漏字、添字和語序顛倒的情況了,這時候讓你背錯都難了。這兩個步驟中,出聲是關鍵,因為讀出聲音來是對人的記憶功能的再重復,能起到在心里默背的雙重功效,而且出聲也使得同學能隨時發(fā)現、檢查自己的錯誤。尤其對一些背誦準確度不高的同學而言,出聲背誦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第三步:背熟文章之后,便是保證字的正確率。這時候,你可以再拿起書本,一行一行看下去,將容易寫錯的字多練幾遍,保證不改字,不寫錯別字,這一步驟是收尾工作,如果做不好,前面的努力將前功盡棄,所以要認真對待。
第四步:勾畫出每一篇古文的名言警句(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揭示主題、中心的關鍵性語句(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描寫山水環(huán)境的語句(如“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等)和表現作者心情的句子(如“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等)。將這些句子重點背誦,并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以備理解性記憶之需。
第五步:做一些理解性背誦的題目,仔細咀嚼題干的要求,抓住關鍵字來思考該回答哪些內容,注意在回答題目時有可能要作一些細微變化。
第六步:對于某一篇古文的理解性背誦,理解起來還是較簡單的;而對于在所有學的文章中搜索符合題干要求的語句,難度就大多了。這只能要求同學多積累,多貫通,如積累一些描寫山水景色、戰(zhàn)爭殘酷、愛好和平、悠閑自得的心境、自然環(huán)境、友情等方面的句子,給它們加以歸類,有意識地逐漸擴大你收集的范圍,在答題時可選擇最符合題干要求的句子,保證萬無一失。
三、如何掌握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現在有不少學生為文言文閱讀而苦惱,怎樣快速提高文言文的閱讀技巧呢?這是不少學生都想知道的,其實只要多背誦,多練習文言文就能很快掌握住翻譯文言文的技巧。今天我們來就來談談翻譯文言文的方法!
文言文翻譯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文言文翻譯的要求
文言文翻譯第一要做到“信、達、雅”三個字。“信”就是準確,即忠實于原文意義,不添、不加、不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凡是能夠直譯的,就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對照翻譯,能夠具體落實的字詞就盡可能地在譯文中有所落實,并保持原句的特點:“達”就是通順,沒有語病,符合表達習慣,遇到古今異義、通假字、文言句式等語言現象而無法直譯時,就可以靈活地或適當地采用意譯的方法:“雅”就是譯文語句優(yōu)美,用詞造句比較講究,而且有一定的文采。要使譯文生動、形象,完美地表達原文的寫作風格。
第二,“留、補、刪、換、調”的翻譯方法:“留”指保留,凡是年號、帝號、國號、人名、地名及古今意義相同的詞語均可保留,照抄即可,不必翻譯:“補”指增補,就是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現代漢語不能省略的成分補上:“刪”指刪除,就是刪除沒有實在意義、也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換”指替換,即用現代漢語詞匯替換古代漢語詞匯:“調”,指“調整”,就是將古代漢語句子中語序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進行調整,使之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
第三,由“會義”到“操作”的翻譯步驟:“會義”就是通讀全文,領會文章大意,在此基礎上明確文句寫的是什么人、什么事,或者把握文章的基本觀點和基本道理:“操作”就是進行逐字逐句的翻譯,并在翻譯之后檢查文意是否表達清楚,前后是否對應,上下文是否一致、語意是否吻合語境
文言文翻譯的原則
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后語意不暢,還應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盡量達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