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背景】
媒體報道,江蘇常熟很多服裝廠通過中介從云南等地購買童工。那些十幾歲的孩子在工廠里沒日沒夜地干活,只要不聽話就會挨打;他們不干到年底就拿不到工資,被扣押身份證、銀行卡和手機以防逃跑,甚至遭受暴力……
【媒體分析】
或許卷入輿論風暴的工廠會被處以罰款,童工會被送回老家,但很多人可能都沒有想過接下來的故事——工廠很可能等風頭一過繼續(xù)購買童工,那些被送回老家的孩子要么只能重回貧窮生活,要么會去別的工廠“再就業(yè)”。圍觀者熱衷于給出各種藥方,比如呼吁政府加強監(jiān)管,呼吁加大對西部貧困地區(qū)的精準扶貧力度,呼吁用政策保障貧困孩子入學,可問題是,這些建議要么只能管一時,要么短期內看不到成效?;蛟S正因為如此,那些童工在受訪時完全不信“讀書改變命運”那一套。如何解決童工問題,我也給不出多么高明的意見。我只是隱約覺得,無論是媒體、網(wǎng)友還是監(jiān)管部門,都不應該把這個問題看得太簡單。而且可以確定的是,有那么多孩子被迫成為童工甚至“樂于”當童工,一定說明我們的社會在某些地方出了問題。至于問題該如何妥善解決,對政府部門來說是一種考驗。
【專家分析】
貧窮就像是一種疾病,在欠發(fā)達地區(qū)一輩人一輩人地傳染,讓身處那種境遇的人們有著看不到邊的絕望。對一些童工而言,在家里其實感受不到什么溫暖。這一方面是因為物質極度貧乏下溫飽難以解決,另一方面則是某些“越窮越生”的父母無暇關愛那么多孩子。在城里人聽到“當童工有肉吃,不想回家”倍感心酸之時,一些山里娃卻說出了當童工反而比在家“好”、寧可在工廠“當牛做馬”的殘酷現(xiàn)實。理解了這些,就不難理解為何一些童工被解救后還會選擇“再就業(yè)”。無良企業(yè)與老板恰恰瞄準了這一點,對童工可勁兒地欺壓與剝削,血汗工廠必須被嚴懲。坦白說,讓這些學習底子差、教育環(huán)境差、家庭條件差的孩子重回校園,指望他們讀書改變命運,并不現(xiàn)實。讓這些孩子接受職業(yè)技能教育,使他們掌握一技之長,讓已滿16周歲者“半工半讀”,可能是更有效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