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xué)文言文,對于詞類活用學(xué)生感到比較陌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我們可以講點語法知識來破解這個難題,讓學(xué)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其實只包括三類詞語:名詞、動詞、形容詞。我們可以先介紹一下這三類詞語的語法功能。
名詞,是表示人或者事物、時間、處所、方位等名稱的詞。名詞不具有支配功能,一般不能受副詞修飾,在句子中常作主語、賓語。
既然名詞不具備支配功能,如果兩個名詞連用,而又不存在并列、同位、修飾等關(guān)系,需要一方支配另一方時,第一個名詞要活用為動詞。例如:“籍吏民,封府庫”(《鴻門宴》)中“籍”本來是名詞“戶籍”的意思,這里就要活用為動詞“登記”。名詞不能受副詞修飾,那么名詞如果出現(xiàn)在副詞后邊就要活用為動詞。例如:“范增數(shù)目項王”(《鴻門宴》)中,“數(shù)”是“屢次”的意思,副詞,那么后面的名詞“目”就活用為動詞,譯為“使眼色”。名詞在句中常作主語、賓語,如果它用在動詞前處在主語的位置,而又不能作主語時,就要活用作狀語。例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狼》)中,名詞“犬”用在動詞“坐”的前面,可它又不能作“坐”的主語,就要活用作狀語修飾后邊的“坐”,譯為“像犬一樣”。另外“所字結(jié)構(gòu)”是由“所”和一動詞組成的,名詞如果出現(xiàn)在“所”字的后面要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就要活用為動詞,例如:“置人所罾魚腹中”(《陳涉世家》)中,“罾”本來是名詞“魚網(wǎng)”的意思,這里就活用為動詞“捕捉”。“能愿動詞”是要出現(xiàn)在一般動詞前面的,“能愿動詞”后面的名詞要活用為動詞,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勸學(xué)》)中“能”后面的名詞“水”就活用為動詞“游水”。
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為、發(fā)展變化、心理活動等意義的詞,動詞經(jīng)常作謂語,其中及物動詞可以帶賓語,不及物動詞不可以帶賓語。
我們知道,主語、賓語一般是由名詞或代詞來充當(dāng)?shù)?,在文言文中,動詞如果處在了主語或賓語的位置,有時前面又有“其”字或“之”字,這樣的動詞常常活用為名詞。例如:“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禪山記》)中,動詞“至”處在了主語的位置,它活用為名詞,翻譯時要譯為“到的人”。不及物動詞如果帶了賓語,則要活用為使動用法。例如:“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中,不及物動詞“活”就要譯為“使……活”。
形容詞,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狀、性質(zhì)、狀態(tài)、顏色等的詞,形容詞都能作定語,大多能作謂語。
在文言文中,形容詞如果處在了主語或賓語的位置,有時前面有“其”“之”或數(shù)詞,就活用為名詞,這一點和動詞有些相近。例如:“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芙蕖》)中,形容詞“長”“短”,就要譯為名詞“長處”和“短處”。形容詞是不能帶賓語的,文言文中,形容詞的后面如果出現(xiàn)了賓語,這個形容詞必然要活用,具體來說有三種情況。一、活用為一般動詞。例如:“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屈原列傳》)中,形容詞“短”的后面由于出現(xiàn)了賓語“屈原”,就活用為一般動詞,譯為“詆毀、說壞話”。二、活用為使動詞。例如:“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泊船瓜洲》)中,形容詞的后面由于出現(xiàn)了賓語“江南岸”,活用為使動詞,譯為“使……綠”。三、活用為意動詞。例如:“孔子登東山而小魯”(《孟子·盡心上》)中,形容詞“小”的后面有賓語“魯”,這里活用為意動詞,譯為“認(rèn)為……小”。
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xué)雖說淡化語法,那只是說不要在概念上糾纏和做繁瑣的語法分析,如果有利于學(xué)生的表達(dá)和理解,講一講還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