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習目標
小說部分共六篇作品。其中重點作品五篇,泛讀作品一篇;六篇作品中古典小說一篇,現(xiàn)代小說五篇,現(xiàn)代小說中包括外國小說三篇。通過六篇小說的學習,要求掌握:(1)小說寫作的基礎知識;(2)提高閱讀與分析小說作品的能力與水平;(3)了解并掌握有關作家的基本知識。
2、學習建議
(1)一定要認真閱讀小說原文,夯實基礎。這點要求好像是老生常談,毫無新意,但是這是自考學習掌握任何一門課的基礎,不認真閱讀教材,是無法學好這門課的。因此,要在扎扎實實閱讀教材方面下功夫。
(2)認真閱讀課文后面的“提示”。“提示”是我們學習的“綱”。考核的知識點大都在“提示”中有所體現(xiàn),也就是說“提示”中的內容也就是考試的主要內容。因此要花大力氣來弄通弄懂;
(3)在對課文掌握,弄通弄懂“提示”的基礎上面,再多做些練習題,學練結合,這才是學習的正路。
(4)閱讀掌握《小說的特點與欣賞》。
3、學習的難點與重點
每篇小說的學習難點與重點見“課文輔導”。
小說部分總的學習要注意掌握:
(1)小說人物的刻畫
小說人物描寫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描寫人物的主要方法有: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細節(jié)描寫;
(2)小說的情節(jié)安排
小說的情節(jié)一般是按照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來編排的。
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一般是根據事情的發(fā)展順序來編排的,也經常運用倒敘等手法來編排。
(3)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
時代氛圍:
社會環(huán)境
人物活動的特定場景
《寶玉挨打》(重點課文)
《作家作品》
曹雪芹清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代表作《紅樓夢》(石頭記)
《紅樓夢》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著重展示了榮,寧二府由盛而衰,對封建社會,封建禮教進行多方面的深刻揭露和無情批判,歌頌了貴族中的青年叛逆者和奴隸的反抗行為,顯示出中國封建社會走向滅亡的歷史趨勢。全書120回。后40回為高鄂所續(xù)。
《課文講解》
一、本文主旨
通過寶玉挨打,表現(xiàn)在貴族大家庭中封建正統(tǒng)勢力對叛逆者的鎮(zhèn)壓,反映了統(tǒng)治階級內部矛盾的尖銳激烈,揭示了眾多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二、課文串講
全文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開始——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
介紹寶玉挨打的原因。
一層:“開始——只是怔怔的站著。”應酬賈雨村,應對失態(tài)。
二層:“賈政見他惶聳——便忙忙的告辭走了。”賈寶玉與小旦琪官關系密切。
三層:“賈政此時氣得目瞪口歪——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
賈環(huán)的挑撥。
第二部分“眾門客仆從見賈政這個形景——經心服侍細問。”
一層:“眾門客仆從見賈政這個形景——你們才不勸不成”
賈政恨打寶玉。
二層“眾人聽這話不好——我也不管了”王夫人哭勸。
三層“此時里面的人——方漸漸的止住。”賈母來后怒斥賈政。
四層“早有丫環(huán)媳婦等——方喏喏的退出去了。”眾人將寶玉送到賈母屋里。
五層。眾人將寶玉抬回怡紅院。
第三部分,眾人看望寶玉的情景
逐一描寫了薛寶釵,林黛玉,王熙鳳等前來看望寶玉。
《學習要點》
1、本文選自《紅樓夢》。
2、寶玉挨打的導火索與根本原因。
寶玉挨打的導火索有三:不走仕途經濟正路;與忠順親王府的小旦關系密切,得罪忠順王府;賈環(huán)的挑唆;根本原因:封建制度,封建禮教的忠實維護者與一個叛逆者之間固有矛盾的激化。
3、寶玉的性格特征。
(1)對仕途經濟非常反感;(2)同情丫環(huán),不分高低貴賤,(3)與伶人交往,
蔑視禮教,平等待人,尊重個性;尤其挨打后反而在叛逆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4、賈政的性格特征。
堅定而頑固的封建衛(wèi)道士,道貌岸然,庸俗迂腐;恪守封建制度,維護封建禮教。同時又是十足的孝子。
5、重點掌握寶玉挨打后,從各人不同態(tài)度上,來揭示個人的內心世界。
賈寶玉:雖被打,毫無改悔之意。
賈政:不顧親情下毒手狠打寶玉,賈母的干預,使他陷入“忠”“孝”的矛盾之中。
賈母:封建禮教的維護者,但出于對寶玉的溺愛,表現(xiàn)出親情居于上風的心理。
薛寶釵:封建正統(tǒng)淑女,表露愛意,但十分矜持得體;
林黛玉:與寶玉思想相近,對寶玉真愛,情急失態(tài),癡情可見。
《重點段落簡析》
課文中“第30段——37段
“正說著,只聽丫鬟們說:寶姑娘來了。——一時賈母又打發(fā)人來了。”
1、通過這段描寫,分析林黛玉,薛寶釵的性格特征。
林黛玉既癡情又痛惜,強作一言之勸,又抽噎而出,突出心地真誠,癡情含蓄的性格。為避鳳姐而慌忙溜出后院,表現(xiàn)不喜張揚。
薛寶釵:待人體貼周到,八面玲瓏;遵循封建禮教的規(guī)范,穩(wěn)重,理智的性格特征
2、采取的表現(xiàn)手法。
對比手法。通過人物語言,行動,心理描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