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熱點相關背景
近日,四川眉山市《眉山日報》用大篇幅公布了該市兩區(qū)四縣的四套領導班子共152名官員的姓名、職務和手機號碼。對于“公布官員手機號”,網友的評價褒貶不一:“此舉是政府信息公開的一大進步”“不像以前對領導干部有種觸不可及的陌生感”“這樣公布個人號碼是不是作秀?”“領導那么忙會認真接聽老百姓的求助電話嗎?”……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11月22日新華網)
面試熱點獨家解析
@搜狐賈勇澤:官員用公開電話、信箱這樣的方式拉近了與公眾的距離,是政府和官員謀求公眾信任、支持與合作,為公眾利益服務的表現(xiàn)。同時這也是保證老百姓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的需要,更是政治文明的內在邏輯要求。因此官員公開手機號碼、辦公地點、電子郵箱等信息,這是勇敢的一步,也是符合公眾期待的一步。從官員角度設想,公布手機號碼的“后遺癥”可能不少,比如,淪為群眾大事小情的“接線員”,干擾了本職工作,強化了“有事找領導”的觀念,不利于法治政府的建設,等等。不過,在全面從嚴治黨的當下,“公布手機號碼”也是深入群眾的表現(xiàn),雖然可能給自己帶來一時的不方便,但卻會為工作帶來永久的大方便。
同時,我們還要鏟除培育出“一公開就異類”的慣性思維的土壤。這就需要我們認識到公開的價值所在。信息公開,知情參與,是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基本特征之一。政府透明與否,是衡量一個社會進步與否的最重要標準之一。透明化是現(xiàn)代政府的基石,而要做到這點,離開了官員的透明化,是難以想象的。
而要讓更多的官員主動公開信息,就需要用“無隱私的理念”來支撐。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個人隱私應受法律保護,但當個人私事甚至隱私與最重要的公共利益發(fā)生聯(lián)系的時候,個人的私事就已經不是一般意義的私事,而屬于政治的一部分,它應成為新聞報道不可回避的內容。”因此,在不損害官員的人格尊嚴的前提下,基于社會公共利益或公眾知情權的需要,應該讓公眾了解官員的隱私如電話、信箱等。
在民主法治社會下,官員更應接受公眾的監(jiān)督和掣肘,在此語境下,我們期待更多官員主動公開手機號碼、辦公地點、電子郵箱。
@荊楚網楊一心:一直以來,老百姓都希望公開干部們的電話號碼,與他們零距離接觸,拉拉家常,訴說悲喜。由此體現(xiàn)了公眾對政務公開的迫切期待,說明公眾渴望與官員多一些聯(lián)系與溝通,也體現(xiàn)了公眾參政議政的熱情很高。但事實上,也存在著公開的官員電話號碼,動輒撥打不通,或沒有下文的情況。這樣公眾的熱情之火就被潑下冷水。畢竟,“被公開”的官員們也有自己的苦惱與困境,有的感覺“反映的問題方方面面,有自己的事情,也有別人的事情,還有人只是抱著試試的心態(tài)”,有的電話接通后對方不說話,“省外電話為主”;有的官員認為,暢通信息渠道舉措挺好,唯一的弊端是,騷擾電話多,挺影響工作。
確實,在幾年前,江蘇睢寧,因為推行“一毛錢維穩(wěn)”備受輿論推崇。據報道,當?shù)毓賳T公布手機號碼“短信問政”,公布之初,反映失實信息的短信占20%至30%,還有很多侮辱謾罵、造謠中傷、人身攻擊的內容。當?shù)氐膽B(tài)度是,落實專人專辦來信來電、建立督查承辦反饋等制度配套,收到四萬條求助短信九成辦結,雷厲風行地將大部分問題解決掉了,騷擾類短信電話才大量減少,直至后來幾乎消失。也就是說,在魚龍混雜的投訴信息面前,沒有什么靈丹妙藥,只有先對騷擾類信息一笑了之,然后對所有反映的問題認真核查,盡量回應,才可能得到大家的信任。所以即使因此給領導帶來了少數(shù)“騷擾電話”,也不過只是一種“小弊”而已,我們總不能因“小弊”而舍“大利”。對于大多數(shù)公眾的這些期待、渴望與熱情,官方和社會各界人士應該給予保護和激勵,而不能“潑冷水”,也不能虛張聲勢、虎頭蛇尾,最終涼了公眾的心。
再進一步想想,政務公開的內容又豈止是公布官員的手機號碼呢?在美國,官員的家庭財產收入情況、配偶及其子女所從事的職業(yè)和經濟狀況都必須向社會公布,而在我國,一些地方公布官員手機號碼卻還是新聞。記得提到公開官員財產收入信息時,曾有人以“侵犯個人隱私”作“擋箭牌”;就連公布官員的手機號碼,現(xiàn)在在有些地方還存在顧慮,還有人擔心“騷擾電話”會影響正常工作??梢娬嬲菩?ldquo;陽光政務”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總之,一些地方陸續(xù)公布官員職責分工和手機號碼的做法,不應該再成為新聞。這只是推行政務公開的一個良好開端,而并非終極目標,不能到此止步。
@中國江西網牙木汐:公布卻打不通,這確實存在一定的“作秀”成分,但或許他們也有苦衷,大部分的領導干部會“不在服務區(qū)”,可能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堪電話騷擾。據記者調查,很多地方領導干部電話剛開始公布的時候都是能打通的,每天可能需要接無數(shù)個電話,但真正需要辦事或是反映情況的電話卻很少,更多的要么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要么僅僅是單純的試試能不能打通,純屬打著玩。導致領導干部們不得不以停機換號的方式來躲避“奪命”電話,這樣公布后,又拒接,比早前未公布的負面效應更加惡劣。
顯然,這樣的“公布官員手機號”已經與最開始所想要達到的效果背道而馳了。手機號本就屬于個人隱私的范疇,直接公布出來,難以避免會有騷擾電話;再者,并非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領導親管理、處理,而群眾普遍心理就是,找領導好辦事,就什么事情都越過基層直接找大領導,導致所有事情都集中在領導一個人身上,那領導本身的職責工作又怎么開展?這無疑是增加領導的負擔。
但這絕對不是說官員的手機號不應該公開,而是需要合理前提下的公開,更重要的是要根除群眾心心中“領導好辦事”的觀念。其實,群眾要詢問、投訴舉報的反映渠道有很多,譬如官網的“市長信箱”、官微、官方公眾號等等,這些渠道方便快捷,群眾根本無需去找領導解決,但為何還會“找領導”的需求如此強烈呢?顯然,這是由于這些政務溝通渠道還不夠暢通,問題得不到解決,他們還能想到的就只有“找領導”了,領導出面什么事都能解決。
顯然,公不公布領導手機號,與拉近領導干部們與群眾間的距離并沒有多大作用,而不合理、不科學的更是反其道而行之,與其拉近領導干部與群眾的距離,還不如建立更加完善的政務溝通渠道和機制,讓每一個普通老百姓的問題都能找到解決的途徑、解決的方法,那也就不需要每一件事都要領導出面才能解決了。
@河北新聞網常笑:眾所周知,“群眾路線”是我們的“傳家寶”,然而近年來,在一些領導干部中漸漸產生了脫離群眾的傾向。特別是在個別地方,部分領導干部沒有及時紓解民怨,導致群眾負面情緒日積月累,民眾需要解決的實際困難越來越多,直接影響了干群關系,損害了政府形象,加劇了社會矛盾。
為了解決上面的問題,一些地方政府探索采用公布領導干部電話的形式,既有助于拉近干群關系,又有助于拓展群眾解決問題和表達意見的渠道,其示范效應不可小覷。不過,遺憾的是,不少地方不久就被曝出相當多的領導電話打不通或是手機無人接、找不到人的現(xiàn)象。這樣的“公布”,非但達不到聯(lián)系群眾的目的,反而可能降低政府的公信力。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群眾利益訴求日趨多元化、復雜化,人們參與社會事務、維護自身權利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漲。一方面,群眾需要暢通的利益表達渠道;另一方面,領導干部也需要敏銳的民意感知途徑。從這個意義上講,公布官員手機號,還只是一個開始,最根本上還是要讓群眾“找得到人、辦得了好事、解得了難、交得上心”。
可以預見,當干群溝通交流實現(xiàn)“零距離”時,社會矛盾、民間積怨和利益沖突迎刃而解便不再是難題。
@中國城市發(fā)展網魏華:近日,記者追訪早已于2013、2014年公布官員手機號的西安市臨潼區(qū)和南京市鼓樓區(qū),選擇撥打一些主要領導,及與民生關系密切的部門負責人的號碼,少數(shù)一撥就通,較多的是無人接聽,也存在直接掛斷電話、轉入來電提醒、“已暫停服務”和“不在服務區(qū)”、一個小時候后回復短信“請發(fā)信息” 、啟用了“通訊助理”服務等敷衍塞責的情況。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反腐正風斗爭呈現(xiàn)高壓態(tài)勢,一手抓鐵腕治貪,一手抓制度建設、學習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牢固樹立道德高線和紀律底線意識,努力踐行“三嚴三實”和黨的群眾路線,慎獨、慎言、慎行。官員手握地方大權,公布官員的手機號,就是為了密切黨和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得到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鞏固黨長期執(zhí)政的根基。但是,不能為公開而公開,只為擺拍,走走形式、搞搞過場,贏得一時喝彩。須知官員在普通群眾眼中是“父母官”、“清天”,群眾“無事不登三寶殿”,不是有極其為難之事、極其重要的事,怎會緊急呼叫?有的時候,這通電話也許就是他們唯一的“救命稻草”,想必,已然同意公開電話號碼的官員,是不應該爽約的。
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員來自于人民,是群眾中的先進分子。黨員領導是全體黨員的表率,所起的能動作用不可忽視。把群眾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高興不高興作為檢驗工作標準。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對黨忠誠的具體體現(xiàn)就是要敢于擔當。有責必問、問責必嚴、讓失責必問成為常態(tài)。強化責任意識,加大問責力度,以眼里不揉沙子的認真勁,板起臉來監(jiān)督,讓制度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一些政府部門專門為公務人員配備了公務手機,手機號就是一種辦公電話,無需以個人隱私來保護,隨時應該檢查手機的功能是否正常,公務手機不能用來打游戲、看視頻等個人娛樂消遣,以免誤事。官員不能等老百姓追著來反映問題,而是要敢于擔當、主動作為、迎難而上,讓官員手機“熱”起來,充分發(fā)揮密切聯(lián)系群眾作用,去發(fā)現(xiàn)一些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打通“最后一公里”。
解析:公布領導干部電話號碼,其初衷是減少溝通成本,拓寬群眾表達意見、提出問題的渠道。然而,這一舉措的推行卻引發(fā)了公眾爭議,有的認為“此舉是政府信息公開的一大進步”,也有吐槽“不過是政績表演的個人秀”。而從記者調查的結果來看,官員手機號碼的確存在各種問題,網友質疑其搞忽悠民意的“形式主義”,也確實在清理之中。
現(xiàn)如今,“錯”、“假”、“空”號碼被公布在網上,盡管有一部分被解釋為是客觀方面的原因,但這不但使政府喪失了的公信力,更是對個人誠信一種拷問。尤其是作為黨員干部,更不能丟了禮節(jié),失了民心。
其實,如果說官員出于自愿公布自己的手機號,足見為民服務、接受監(jiān)督的誠意;如果是因為上級命令、要求而公布自己的手機號,不僅誠意不足,內心或許還會有排斥。不過不管怎么說,多一些干群溝通渠道當然是好事,但最關鍵的還是要能夠渠道暢通,別淪為形式。
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一部熱線電話,連接的是政府和百姓的心。不讓群眾失望,就要給他們希望,用力溫暖他們的心。熱線電話降溫了并不可怕,如何走好以后的路,讓冷線成為熱線,這才是政府和相關部門須深刻反思和努力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