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政治初試已經(jīng)結束,跨考教育研播網(wǎng)張鑫老師對今年試卷整體深入解析,為方便各位考生及時了解考研政治真題相關動態(tài),對自己考試情況有個初步預判,也為方便2018備考的同學了解命題特點和命題趨勢,現(xiàn)對2017年考研政治試卷做一綜合評析。
縱觀今年試卷,高頻考點與時政熱點兩相宜,呈現(xiàn)出以下四個特點:
一、結構分值相對穩(wěn)定
自2010年以來,考研政治理論考試科目相對穩(wěn)定,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以及當代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五門科目。
近年來,這五門課的各自分值也相對穩(wěn)定在馬原24分、毛特30分、綱要14分、思修16分、時政16分。
從每門課的考點題型分布來看,也保持了考點和題型分布的相對穩(wěn)定。以馬原為例,馬原考查24分,其中單選1-4小題4個單選4分,多選17-21題5個多選10分,還有34小題分析題10分。從馬原考查的4個單選題和5個多選題來看,唯物論2個、認識論1個、歷史觀1個、勞動價值論1個、剩余價值論2個、社會主義論1個;分析題仍然集中考查認識論和辯證法。延續(xù)了近幾年馬原命題的特點。
二、高頻考點依然主導
從我二十幾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和考研輔導實踐得到的認識,雖然考研政治考試科目幾經(jīng)調整和變化,但每門課都會有被命題人青睞的重要知識點,屬于高頻考點。今年的政治理論考試依然延續(xù)了這一傳統(tǒng),所考33個選擇和5個分析題涉及考點,幾乎都是各門課的高頻命題點。如18題考查的是馬原中的歷史人物在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在最近8年的考試中出現(xiàn)過3次,屬于出現(xiàn)頻率比較高的考點,再如20題資本有機構成的理論,已經(jīng)連續(xù)4年涉及此考點了。這一現(xiàn)象說明,去年考過的重點,今年不是不考,仍然是考查的重點,要求大家在復習備考時不能有“去年考了,今年一般不會再考的”的僥幸心理。此外,毛特、綱要、思修和時政幾科大多都是高頻考點占據(jù)了考查內容的主流。這也是為什么我在研播網(wǎng)的直播教學中為什么始終強調高頻考點的原因。
三、時政熱點貫穿始終
時政熱點貫穿整個試卷,是近幾年考研政治的突出特點。從馬原的霧霾治理到人工智能、從毛特的供給側改革到農業(yè)的三權分置、從綱要的孫中山誕辰到長征勝利80周年、從思修的理想信念高于天到大國工匠、從當代的杭州峰會到中國外交……到處都是2016年時政熱點的影子。在研播網(wǎng)的直播教學中,我用了3小時的時間專門講解了2016年的時政熱點及熱點與各科原理的結合,有些同學還不重視,其實這是非常重要的。34題到38題的分析題,都是以熱點問題考查各門課的相關原理,20號的騰訊直播點題班中我又再次強調了這些問題,事實證明,今年的五道大題,在最后的點題授課、最后六套卷、小黑皮都可以找到相關知識點。尤其是36題長征勝利和38題杭州峰會幾乎是6套卷的原題。其他的熱點問題強調過。其中直播群的體系中,有大量的原題。
四、注意考查知識體系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同學將政治理論的學習理解為最后用一兩周的時間簡單背背就可以了。沒有完整地理解完一遍知識體系,甚至連考試大綱都沒有翻一遍就直播進入刷題狀態(tài),事實上,很多這樣做的同學最后成績都不會很好,甚至不能通過報考院校的錄取線。很多同學考完后才發(fā)現(xiàn),考前花大量的時間記憶的好多東西根本用不上,事實上這樣的同學在政治理論的學習上進入了一個誤區(qū),每門課的學習都是一個知識體系的形成過程,政治理論各科也是一樣,沒有完整的系統(tǒng)性的理解,是很難學好的,這一點在做多項選擇時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了。為什么多項選擇容易錯?原因只有一個,沒有理解,沒有形成知識體系。如馬原中生產價格的計算、資本有機構成的影響、毛特中一路一帶的意義、創(chuàng)新驅動的意義、綱要中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長征勝利的意義、思修中古代對法律的理解、大國工匠的含義等等,無一不是理論體系的理解過程,絕非是簡單機械記憶能夠解決的。正因如此,在實際的輔導教學中,我始終將思維脈絡貫穿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