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寓安南
朝代:唐代
作者:杜審言
原文:
交趾殊風候,寒遲暖復(fù)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開。
積雨生昏霧,輕霜下震雷。
故鄉(xiāng)逾萬里,客思倍從來。
鑒賞
作者:佚名
交趾:漢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相當今廣東、廣西的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后來泛指五嶺以南。這是指越南北部。漢馬援南征,交趾已屬我國版圖,從漢至唐初只有少數(shù)幾個流放至此的詩人描繪過這里的景物。與杜審言同時流放驩州(今廣西崇左縣)的沈佺期也作有《度安海入龍編》詩,龍編也是在今越南的北部。他們寫的一些詩中,把中原人心目中可怕的“蠻荒”倒描寫得非常新奇秀麗,使未到過南荒聞而生畏之人讀了眼界大開。詩的起句點題,點出了羈旅的地點是古代的交趾。
“交趾”的名稱首先就給人一個新異的感覺。相傳這里的人因腳趾長得不同一般,所以才稱為交趾人,地便是因人而得名。使詩人驚嘆的卻是這里的“殊風候”,即安南與中原大不相同的風物氣候,次句“寒遲暖復(fù)催”,緊承起句簡括出安南的氣候特征,寒冷的季節(jié)來得晚而歷時短暫,溫暖的季節(jié)早至而時間久長。南來的北方詩人都很敏銳地感覺出這一特點,如沈佺期在《度安海入龍編》詩中說:“我來交趾郡,南與貫胸連。四氣分寒少,三光置日偏。”這“四氣分寒少,三光置日偏”,是說一年里四季之中,寒冷的時間特別少,日月星三光之中,太陽照射的時間格外長,其意也與“寒遲暖復(fù)催”相同,但因為多用了一倍的字數(shù),自然就不如杜詩那么凝煉。杜詩中善于巧用“催”字,如“淑氣催黃鳥”,“歲月催行旅”,“宴賞落花催”等。這些“催”字使詩句生動活潑,意象鮮明。“寒遲”句中的“催”字前又冠以“復(fù)”字,更顯其催之迫切。這句詩生動記述了亞熱帶地區(qū)氣候變化的真實情況。
頷聯(lián)著重寫景物,上句“仲冬山果熟”,描繪高寒山區(qū)在仲冬時節(jié)果實累累,仿佛中原的秋天一樣。這對北國人來說實在新鮮。這也是對首聯(lián)中“寒遲”的進一步具體化描寫。下句“正月野花開”,寫的是新春正月山花爛漫,可見氣候非常溫和,如同中原夏季,這是對上聯(lián)中“暖復(fù)催”的進一步具體描繪。
頸聯(lián)著重描敘天氣,“積雨生昏霧”,是寫安南經(jīng)常長時間陰雨不斷,一到夏秋便成雨季,積水不干,霧氣濛濛的。“輕霜下震雷”,指在冬天里仍然雷聲震震。輕霜,即薄霜,說明安南只有冬日最冷時才有薄霜,這與北方深秋便下霜的情況不同。這些現(xiàn)象在一般中原人看來都是不可能的。漢樂府《上邪》篇中就有:“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是一位女子表白自己忠貞愛情的誓言。她認為“冬雷震震”與夏天下雪、山?jīng)]峰嶺、江水干涸、天與地合一樣,都是不可能的。然而在嶺南,三冬臘月照樣震雷聲聲。
詩人在這兩聯(lián)詩里,描繪了山果、野花、積雨、昏霧、震雷,都是人們?nèi)粘I钪谐R姷钠椒彩挛铮瑑H用了仲冬、正月、熟、開、生、下等幾個時令詞和動詞,加以精巧的組合,就造成了奇妙的意境,表現(xiàn)了四時不同的景色和氣象,把交趾的“殊風候”畢現(xiàn)在筆端。這是詩人近一年來流寓安南生活體驗的形象總結(jié)和意緒的流露,有驚奇、有興奮、有贊美、有惆悵。面對這一派十足的異域風光,詩人自然又會觸目傷懷,尾聯(lián)照應(yīng)題目直抒羈旅之情,“家鄉(xiāng)逾萬里,客思倍從來。”“逾萬里”是渲染其遠,并非指實寫。
安南距中原實際上只有五六千里路,在古代交通不便,也是數(shù)月的行程,與家人難通音訊,所以作客的愁思勝于往常。詩人多年宦游他鄉(xiāng),貶謫也不止這一次,“客思”原是經(jīng)常有的,但都比不上這次流寓安南時深重。這不僅僅是路程遙遠的緣故,也暗寓有對這次的“嚴譴”懷有極大的憤懣。
這首五言律詩,語言通俗,明白如話,不以故飾,不事雕鑿,風格樸實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