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命門的位置,歷來有不少爭論,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1.左腎右命門說:腎有二枚,左腎為腎,右腎為命門之說,始自《難經》?!澳I兩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難經·三十六難》)。自此以后,晉·王叔和《脈經》,宋·陳無擇《三因方》、嚴用和《濟生方》,明·李梃《醫(yī)學人門》等均遵此說。
2.兩腎總號命門說:明·虞摶否定左為腎右為命門之說,明確指出“兩腎總號為命門”,謂:“夫兩腎固為真元之根本,性命之所關,雖為水臟,而實為相火寓乎其中,愚意當以兩腎總號命門”(《醫(yī)學正傳》)。明·張景岳認為:“腎兩者,坎外之偶也;命門一者,坎中之奇也。以一統(tǒng)兩,兩而包一。是命門總乎兩腎,而兩腎皆屬于命門。故命門者,為水火之府,為陰陽之宅,為精氣之海,為死生之竇”(《類經附翼·求正錄》)。這一學說認為兩腎俱為命門,并非在腎之外另有一個命門。
3.兩腎之間為命門說:以命門獨立于兩腎之外,位于兩腎之間,實以明·趙獻可為首倡。他根據《素問·刺禁論》“七節(jié)之旁,中有小心”,認為“此處兩腎所寄,左邊一腎屬陰水,右邊一腎屬陽水,各開一寸五分,中間是命門所居之官,其右旁即相火也,其左旁即天一之真水也”(《醫(yī)貫》)。這種論點一直影響到清代,如陳修園《醫(yī)學三字經》、林佩琴《類證治裁》、張路玉《本經逢原》、黃宮繡《本草求真》等均宗此說。
4.命門為腎間動氣說:此說雖然認為兩腎中間為命門,但其間非水非火,而只是存在一種原氣發(fā)動之機,同時又認為命門并不是具有形質的臟器。倡此說者首推明·孫一奎,他認為:“命門乃兩腎中間之動氣,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樞紐,陰陽之根蒂,即先天之太極,五行以此而生,臟腑以繼而生。若謂屬水、屬火、屬臟、屬腑,乃是有形之物,則外當有經絡動脈而形于診,《靈》《素》亦必著之于經也”(《醫(yī)旨緒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