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高考”中的“高”等同于“高級”的“高”,雖然學生經(jīng)歷十幾年的學習,但從作文訓練的時間和強度上,距離“高級”的寫作還應該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所以,高考作文依然還是要考語言文字應用的能力。這種能力是綜合語文學習的成果,詞語、修辭、方法以及各種知識的整合等等都是基本的度量尺。既然有這樣的尺度,再加上命題范圍的圈定,才能形成一種“既有限制,又有一定客觀評價標準,還有一定的學生發(fā)揮的自由”的考察方式。
面對高考作文,有老師說:“我們只知道:怎么寫,會得到高分”。的確,現(xiàn)實的情況是就知道了“怎么寫”就可以得高分。這個“怎么寫”依然可以區(qū)分,一種是照葫蘆畫瓢地怎么寫,一種是師心造化地怎么寫。表象雖然近似,但二者的內(nèi)涵卻相差甚遠。但對閱卷教師來說,很難從“表象”的文字上區(qū)別背后的內(nèi)涵(更何況有一部分閱卷者根本并不是一線教師)。只好根據(jù)圈定所謂標準給分,從而造成了評分形式的機械僵化——這是標準圈定后所帶來的必然會出現(xiàn)的弊端,而且這個弊端卻無法避免。
面對高考的考查,我們能做的只是盡量讓更多的學生學會“師心造化地怎么寫”,如果學生的水平達不到,那不妨讓更多學生使用“照葫蘆畫瓢地怎么寫”。作為教師,一句話“盡心焉而矣”——雖然我更想“順木之性以致其性”。
其實,關于命題的作文,只要看看下面章銳初先生的論述,我們就能明白大部分了。
章銳初先生在《中學國文教學法》中:“說命題習作的指引,一方面固然是啟導當前所命題目的寫作方法,一方面也是拿所命的題目作中心,來整理學生所曾從精讀教學中逐次零星片段所獲得的寫作方法和知識,藉使其能積久熟習而生巧,左右逢源.指引的作用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可知‘喚起舊經(jīng)驗’(從精讀教學中所獲得的寫作方法知識),‘開啟新路徑’(對本題的意匠經(jīng)營及寫作方法技術等),便是它的原則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