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型釋義】
邏輯填空在言語題量上占50%的比重。考查重點為常見實詞和成語的應用,其中20道題目中有10道以上題目涉及成語考查,其重點在于對語境的準確把握和詞義的辨析。
【考情綜述】
通常情況下,邏輯填空注重把握語境的教學,通過邏輯呼應法可以解決很多詞匯辨析難以解決的問題。然而想要在分析語境后準確找到答案,必須要能夠判斷出詞匯的含義。常用詞可以大致的理解,但對于相當數(shù)量的非常用成語,則無法把握其含義。這是邏輯填空的主要考點之一,也是言語理解中比較難的一部分。
在學習和相關聽講過程中,我能感覺到,大部分學生在做邏輯填空的時候,僅僅是依靠自己的語感去解決問題。誠然,很多題目是依靠語感就能得出答案,但很容易出錯。因為關系到具體的詞語和成語的詞義時,很多人并不能得出準確的答案。這樣就降低了學生做題的準確率。
為何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大部分學生的閱讀量不夠,對于詞匯的積累較為缺乏,對于詞語的具體意思沒有用心去理解。究其原因,現(xiàn)在的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網(wǎng)絡上度過,閱讀速度快,一目十行,走馬觀花,自然對于詞匯沒有主動的去收集,只是被動的觀察。這樣自然不能達到效果。
當然增加閱讀是比較合理的提高學生詞匯量的一個辦法。但是如果不能甄選,盲目閱讀,必然適得其反。在此,對于這樣的情況,本人提出以下觀點。
一,提倡學生閱讀紙質版的書籍。在閱讀材料時,如果養(yǎng)成了閱讀網(wǎng)頁的快速瀏覽的習慣,他在閱讀電子版的材料時,也會有類似的閱讀感,快速閱讀,印象淺薄,自然不能得到詞匯量的儲備。而在閱讀紙質版的書籍時,他們會自然而然的降低閱讀的速度,因為長期以來他們在教育中會形成想要對紙質材料的理解這一習慣,因此也會注意到一定的詞匯,這樣自然會比閱讀電子版材料更為合適。所以,我們在邏輯填空講解的時候,應提醒學生注意閱讀紙質版的書籍,而不是電子版的書籍。
二,在閱讀材料問題選擇上,不應提倡散文或者現(xiàn)代小說。這兩類文章,用詞、結構都并非嚴謹,而是較為隨意。在詞匯選擇和一些文法的使用上,很大程度上看作者的自由發(fā)揮。而這樣的文章沒有錯誤,那是因為大師就是大師,他寫出的東西你是無法質疑的??墒谴蟛糠秩瞬皇谴髱煟菢佑迷~造句,就是錯誤的。遺憾的是,我們卻經(jīng)常接觸大師的作品,很容易受其影響。即便他距離今天已經(jīng)有點遙遠了。如魯迅著名的回憶散文《藤野先生》的開頭: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jié),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shù)脤W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fā)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在語句排序題中我們經(jīng)常強調(diào),代詞“這樣”和“也”之類的詞匯是不能放在文段開頭的。但本文中不僅出現(xiàn)了“這樣”,還出現(xiàn)了“也”一詞。如果學生接觸這樣的文章,很容易產(chǎn)生對于語句排序題原則的錯誤認識和理解。以上的例子較多,此處不一一列舉。
三,對于學生應該如何選擇閱讀的書籍時,個人認為,排除掉經(jīng)常產(chǎn)生歧義的散文和小說之后,最應該閱讀的是帶有大量詞匯尤其是成語的書籍。在解題時,多半出現(xiàn)的對詞匯不理解是成語上的問題。僅僅列出大量的成語讓學生去記,又無例句,肯定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如何對癥下藥?最容易的是閱讀古典名著,在閱讀過程中多加注意成語,留意它們的使用方法,必然有所收獲。
在這里,本人認為,最適合閱讀的是四大名著和《儒林外史》,雖然同為小說,其文法和用詞上卻與現(xiàn)代小說迥然不同。且大量成語出自以上的作品。在閱讀中需要注意的是,《水滸傳》雖為四大名著之一,但語言較其余三篇更為口語化,用詞略為粗俗,應該較少留意。其余的作品則可以多加留意。
個人認為,學生想要在短期內(nèi)提高詞匯特別是成語的存儲,就應該接觸其出處---古典文學,從其出處知道其來源及用法,這樣會有更好的認識,對于學生也是有所幫助。我們不能期望學生記住其出現(xiàn)的成語,但一定是對學生積累詞匯量是有所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