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醫(yī)學院2020年高層次人才招聘公告
一、學校簡介
贛南醫(yī)學院位于千年宋城——江西省贛州市內,是江西省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醫(yī)學本科院校。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濟生教授擔任名譽院長。學校前身是創(chuàng)辦于1941年的江西省立贛縣高級助產(chǎn)職業(yè)學校,1958年設置??平ㄖ频内M南醫(yī)學專科學校,1988年升格為本科院校并更名為贛南醫(yī)學院,2013年獲批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學校占地總面積2229.63畝(含直屬附屬醫(yī)院),設黃金、章貢兩個校區(qū)。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05億元,圖書館紙質藏書126.14萬冊,電子藏書239.89萬冊。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粕?、研究生、留學生12810人,成人教育在籍學生7521人。教職員工4431人(含第一、第二、第三附屬醫(yī)院),專任教師1070人,具有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數(shù)450人。
學校擁有良好的教學科研條件,有國家級科研平臺3個(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中藥現(xiàn)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客家中醫(yī)藥資源研究分中心、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贛南分中心),省高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3個,省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省2011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1個,省博士后創(chuàng)新實踐基地1個,省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3個(培育),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軟科學研究基地1個,省、市院士工作站各1個,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個,直屬附屬醫(yī)院3所,非直屬附屬醫(yī)院8所。
二、招聘對象
(一)第一層次人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萬人計劃)杰出人才;“國家創(chuàng)新人才推進計劃” 科學家工作室首席科學家;受聘國(境)外一流大學教授職務,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專家;具備與以上專家同等學術影響力的高層次人才。
(二)第二層次人才:受聘國(境)外著名大學副教授或擔任獨立PI的助理教授及以上職務,并取得重大成果的中青年專家;“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創(chuàng)新人才推進計劃” 中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千人計劃”入選者;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入選者;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學科帶頭人;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首席科學家或主要負責人;具備與以上專家同等學術影響力的高層次人才。
(三)第三層次人才:具有博士學位、年齡在50周歲以下且符合下列條件兩項者為A類,符合下列條件一項者為B類(省級及省級以上重點研究平臺、重點學科等學校急需的、本科教育具有醫(yī)學類專業(yè)背景的學科帶頭人優(yōu)先引進):
1.近5年以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在《自然》《科學》《細胞》等國際頂級雜志發(fā)表高水平論文1篇或單篇影響因子在20.0以上;或者發(fā)表SCI或CSSCI論文3篇及以上(其中SCI一區(qū)或CSSCI刊源期刊庫相應學科排名前10%至少2篇)。
2.近5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技術發(fā)明獎,下同)排名前三;或者獲得省級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技術發(fā)明獎,下同)一等獎1項(排名第一);或者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排名第一)。
3.近5年主持國家級課題項目(不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地區(qū)和短期基金項目以及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2項;或者獲得科研項目資助經(jīng)費500萬元以上;或者成果轉化收益達1000萬元以上。
4.受聘世界排名前200位國(境)外著名大學的講師(Instructor)及Research Associate,或相當職位(Senior Scientist)三年及以上。
5.“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入選者;或者中組部“千人計劃”青年項目人選;或者“長江學者”青年項目人選;或者國家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人選。
6.國內外同行公認的學術水平較高的省部級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省部級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或具備與以上專家同等學術水平的高層次人才。
7.具有博士學位的博士生導師,直接指導博士研究生5屆以上(至少畢業(yè)博士研究生2屆、4人以上),已畢業(yè)博士研究生發(fā)表過高水平SCI學術論文(其中SCI一區(qū)或CSSCI刊源期刊庫相應學科排名前20%)。
(四)第四層次人才:具有博士學位、年齡在45周歲以下且符合下列條件兩項者為A類,符合下列條件一項者為B類:
1.近5年以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發(fā)表SCI或CSSCI論文3篇及以上(其中SCI二區(qū)及以上或CSSCI刊源期刊庫相應學科排名前20%至少2篇);或者發(fā)表的SCI文章有1篇單篇影響因子在10.0以上。
2.近5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排名前六;或者獲得省級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排名第一);或者獲得省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排名前三);或者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排名第一);或者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排名前三)。
3.近5年主持國家級課題項目(不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地區(qū)和短期基金項目)1項;或者獲得科研項目資助經(jīng)費250萬元以上;或者成果轉化收益達500萬元以上。
4.在世界排名前200位國(境)外著名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3年及以上。
(五)第五層次人才:
第五層次(A類):具有博士學位、年齡在45周歲以下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
1.近5年以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發(fā)表SCI或CSSCI論文2篇及以上(其中SCI二區(qū)及以上或CSSCI刊源期刊庫相應學科排名前20%至少1篇)。
2.近5年獲得省級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排名第一);或者獲得省級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排名前三);或者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排名前三);或者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排名第一)。
3.近5年主持國家級課題項目1項;或者獲得科研項目資助經(jīng)費100萬元以上;或者成果轉化收益達200萬元以上。
4.在世界排名前500位國(境)外著名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2年及以上。
5.國內高校已正式聘任的教授。
第五層次(B類):年齡在45周歲以下并取得學歷、學位的博士。
三、招聘崗位人數(shù)及條件
部門 | 招聘崗位 | 招聘人數(shù) | 崗位條件(含年齡、專業(yè)、學歷、學位等要求) | 聯(lián)系人及方式 |
基礎 醫(yī)學院 | 生理學教師 | 3 | 生物學類(0710)、基礎醫(yī)學類(1001)、臨床醫(yī)學類(1002)專業(yè),博士研究生學歷、學位。 | 劉老師lzc_96294@163.com |
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心血管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科研教師 | 1 | 食品科學與工程(083200)專業(yè),博士研究生學歷、學位。 | 胡老師hgh0129@163.com 0797-8169163 18970786506 |
除表中特別注明,各崗位條件如下:
(1)年齡:45歲以下(1975年1月1日后出生),特別優(yōu)秀者年齡可適當放寬。
(2)學歷、學位條件:必須取得博士研究生學歷、學位,有國(境)外留學經(jīng)歷的同等條件下優(yōu)先。
(3)2020年應屆畢業(yè)生可憑有效證明報名。
(4)以上崗位條件中專業(yè)名稱后括號中的數(shù)字為學科專業(yè)代碼。
四、報名辦法
1.應聘者請通過電子郵件或直接到學校用人部門報名,報名時間:從即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崗位招滿為止。
2.報名時請?zhí)峁┣舐毢啔v和相關證件。2020年應屆畢業(yè)生可憑有效證明報名。
3.學校地址:
黃金校區(qū):江西省贛州市蓉江新區(qū)和諧大道1號
章貢校區(qū):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qū)醫(yī)學院路1號
郵編:341000
4. 學校網(wǎng)址:www.gmu.cn
5.博士來校面試的交通費及住宿費由我校承擔。
五、考核方式
1.根據(jù)崗位需要,考核方式采取試講、面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2.報名人數(shù)與招聘計劃數(shù)小于3:1時,擬聘用人選考核成績不得低于70分(不含70分),否則不予錄用。
3.進入體檢的人員因體檢缺席或不合格而造成招聘崗位空缺的,原則上從報考該崗位進入面試的人員中按照考試總成績由高到低確定遞補人選。
4.考核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六、體 檢
1.根據(jù)考試、考核結果,按崗位招聘人數(shù)1:1的比例擇優(yōu)確定體檢人員。
2.體檢標準按江西省錄用公務員體檢標準執(zhí)行,體檢費由我校承擔。
七、聘 用
經(jīng)考核、體檢合格,公示無異議后辦理相關入校聘用入編手續(xù)。
八、福利待遇
1.第一、二層次人才相關待遇:雙方協(xié)商議定。
2.第三、四、五層次人才相關待遇:學校提供50-180萬元安家費, 20-100萬元科研啟動費,另享受博士津貼1000-8000元/月,并視情安置配偶工作。詳情請登錄:http://rsc.gmu.cn/info/1079/1350.htm查閱《贛南醫(yī)學院高層次人才引進辦法(修訂)》(贛醫(yī)發(fā)〔2018〕19號)。
二0二O年五月二十五日
信息來源:http://www.gmu.cn/info/1010/64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