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丹徒縣高橋中學的林間小道上,鮮花盛開,綠草如茵,楊柳依依,荷葉田田,不由讓人從內心發(fā)出一聲贊嘆:橋中真美!
駐足于高橋中學校園的文化長廊,“十佳校園”“花園學校”“綠色學校”,一個個閃著金光的獎牌,一張張飄著墨香的獎狀,又不由讓人從內心發(fā)出一聲贊嘆:橋中真棒!
然而,有誰會想道,以前的高橋中學只是一所極普通的鄉(xiāng)鎮(zhèn)中學,交通不便,信息不暢,師資薄弱,條件簡陋……是什么原因,使這所學校在短短幾年中產(chǎn)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呢?高橋中學的全體師生會告訴你同一個答案:因為——徐立芬校長!
1997年的春天,徐立芬校長上任了。她在心里暗暗下了決心,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我一定不辜負組織的期望,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高橋中學大變樣!為了優(yōu)化校園育人環(huán)境,她跑遍了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構思出一幅又一幅美麗的圖畫。她克服種種困難,想盡一切辦法,開源節(jié)流,精心安排一切資金。為了少花錢多辦事,她親自和總務主任南下北上,買建材,購花草。有一回買材料,為了節(jié)省運費,他們搭了一家工廠的順路車,等人家的貨卸完送他們回校卸貨時,已是晚上十點鐘了!
就這樣,經(jīng)過四年的時間,原先的垃圾場變成了柳樹成蔭的綠化帶,原先的臭水塘變成了荷花盛開的清水池,原先坑坑洼洼的荒地變成了綠草萋萋的足球場……
人們常說“人和萬事興”“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徐校長深深懂得,教育管理要以人為本!她努力營造優(yōu)良的人文環(huán)境,激發(fā)教師的工作熱情。
高橋地處江北,要讓青年教師尤其是外地教師安心留在高橋工作,談何容易!徐校長覺得,只有留住了心才能真正留住人。于是,她盡一切可能給教師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同時,努力改善教職工的生活條件,幫他們解決實際困難。青年教師朱彩云,是丹徒縣從陜西引進的外語教師,她愛人原來在大港中學教英語,到了婚齡卻苦于沒有房子結婚,小兩口非常著急,徐校長了解了這一情況后,毅然決定讓出兩間辦公室,并親自出面為他們裝修,這對青年夫婦感動得不知說什么是好。第二年,男方主動申請從大港中學調到了高橋中學工作。
1998年,在徐校長的多方努力下,橋中的教師安居工程樓建成了,又一大批教師解決了住房問題。
人心齊,泰山移。面對學校和黨組織的關心,面對高橋人民的期望,面對莘莘學子的求知熱情,在徐校長奮斗精神的鼓舞下,高橋中學的教師開始奮發(fā)了!同樣的教師,同樣的生源,當年的中考,高橋中學就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一舉進入了丹徒縣的上游學校行列。望著中考的成績統(tǒng)計表,徐校長流下了幸福的熱淚。
滔滔長江水,滾滾向東流。徐校長沒有陶醉在一次的成功之中,她清醒地認識到,高橋這個江北的沙洲,經(jīng)濟發(fā)展落后的根源就在于人才的匱乏,要改變家鄉(xiāng)貧窮落后的面貌,必須要加快教育的發(fā)展,不斷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她帶領一批青年教師到“洋思中學”參觀考察,又帶領一批青年教師到邗江縣中實地感受教育的現(xiàn)代化?;貋砗螅嗄杲處焸冏蛔×?,他們自覺地查資料,探索教育科研方法。徐校長因勢利導,又連續(xù)請了幾位同行專家到學校做報告,組織教師觀看特級教師教學錄像,全校掀起了一股“科研興教”的熱潮。轉眼一年過去了,橋中“分層教學”這朵教改之花結出了累累碩果???江蘇省青少年“金鑰匙”科技競賽摘得第一名,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囊括縣前10名,化學競賽包攬縣前12名,華羅庚杯數(shù)學競賽又獲全縣第一……
這四年多來,為了工作,徐校長沒有睡過一個安穩(wěn)覺;為了工作,她沒時間顧及自己的家庭,常常是先生把午飯做好了送到學校;為了工作,她沒時間過問自己唯一的女兒,當年,她送走一屆屆學生時,她自己的女兒卻沒能考上一所如愿的大學,如今,女兒即將畢業(yè),作為母親的她又無暇去為女兒落實工作。每當談起這些,徐校長總是覺得十分內疚,她欠家庭,欠女兒太多太多了!
有人說,教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是啊,徐立芬校長不正是一支烈烈燃燒的紅燭嗎?“把熱心獻給教師,把愛心獻給學生,把忠心獻給事業(yè)”——這就是一名優(yōu)秀的女共產(chǎn)黨員、一位優(yōu)秀的女校長、一支默默燃燒的“紅燭”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