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 試 性 質
曲靖市教育系統(tǒng)公開招聘教師考試屬選拔性考試。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教育事業(yè)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考查、考核考生從事教師工作的專業(yè)知識、教育教學能力,按招考錄用計劃擇優(yōu)錄用。因此,考試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區(qū)分度和一定的難度。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考試形式:閉卷,筆試。“專業(yè)知識”滿分100分,考試用時100分鐘;“教法技能”滿分50分,考試用時50分鐘。二者合卷滿分150分,考試限定用時150分鐘。
試題類型:“專業(yè)知識”的題型為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判斷說明題、簡述題、簡答題、材料分析題;“教法技能”的題型為簡答題(簡述題)、實踐操作題、案例分析題、教法設計題等。
三、考 試 內 容
專業(yè)知識
以現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為依據,結合高中教材知識塊,突出大學本科師范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課程內容及專業(yè)主干課程的主要內容,以高中政治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要求為重點選擇考試內容。
(一)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原理
1.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哲學和哲學的基本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和基本特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意義和方法。
2.物質與世界:物質及其存在形式;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從物質到意識;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
3.實踐與世界:實踐的本質和結構;實踐的主體和客體及其相互作用;實踐與世界的二重化。
4.社會及其基本結構:社會的本質和整體性;社會的經濟結構;社會的政治結構;社會的文化結構。
5.個人與社會:人的個體存在和社會存在;人的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社會創(chuàng)造人與人創(chuàng)造社會。
6.聯系與發(fā)展:聯系的普遍性和發(fā)展的方向性;聯系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
7.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質、量互變規(guī)律;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
8.歷史規(guī)律與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歷史運動的規(guī)律及其特殊性;歷史規(guī)律的實現途徑;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及其多樣性。
9.認識與實踐:認識的發(fā)生;認識的本質;認識的結構。
10.認識形式與認識過程:主體觀念地把握客體的基本形式;認識的過程及其內在機制。
11.認識活動與思維方法:認識活動中的思維方法;辯證思維方法及其與科學思維方法的關系。
12.真理與價值:真理;價值;真理和價值的關系。
13.社會進步與人的發(fā)展:社會進步及其標準;人的發(fā)展及其歷史進程;必然王國與自由王國。
(二)政治經濟學
1.政治經濟學導論: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政治經濟學的任務;政治經濟學的性質;政治經濟學的方法;政治經濟學的意義。
2.商品與貨幣:商品;貨幣;價值規(guī)律。
3.資本和剩余價值 :貨幣轉化為資本;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剩余價值的生產方法;資本主義工資。
4.資本積累:資本主義再生產與資本積累;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guī)律: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
5.產業(yè)資本的運行:產業(yè)資本的循環(huán);產業(yè)資本的周轉。
6.社會總資本的運行:社會總資本的構成;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的實現條件;社會總資本運行的矛盾和經濟危機。
7.剩余價值的分配:利潤和平均利潤;商業(yè)資本和商業(yè)利潤;借貸資本和利息;地租。
8.壟斷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壟斷價格與壟斷利潤;金融資本及其新發(fā)展。
9.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及其作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形式;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對經濟的調節(jié)。
10.經濟全球化與國際經濟關系:經濟全球化發(fā)展的動因與表現;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資本主義經濟關系。
11.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fā)展趨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進步性;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局限性;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過渡性。
12.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個人收入分配。
1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主體型的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規(guī)律和市場機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
14.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社會主義市場的特點;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特點及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秩序。
15.社會主義企業(yè)和現代企業(yè)制度:企業(yè)的類型、特征與作用;企業(yè)的創(chuàng)建、擴展與企業(yè)制度;現代企業(yè)制度是國有企業(yè)改革的方向。
16.社會主義條件下居民經濟行為:居民的收入行為;居民的消費行為;居民的儲蓄行為。
17.社會主義社會的國民收入:國民經濟核算與國民收入的形式和增長;國民收入的分配;健全社會保障制度。
18.社會主義經濟增長和經濟發(fā)展:經濟增長及其制約因素;經濟增長方式;從整體上調整優(yōu)化經濟結構;社會主義經濟發(fā)展與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
19.社會主義國家的對外經濟關系:社會主義經濟是開放型經濟;社會主義國家經濟關系的基本形式;我國對外開放的戰(zhàn)略格局。
20.社會主義經濟的宏觀調控:社會主義經濟的宏觀調控的必要性和目標;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內容是社會總供求平衡;社會主義宏觀調控的手段、體系。
(三)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
1.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基本問題;學習與研究科學社會主義的意義和方法。
2.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和初步實踐:空想社會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空想社會主義的是非功過;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共產黨宣言》闡述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理論;馬克思、恩格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fā)展。
3.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列寧關于俄國首先實現社會主義的理念與實踐;社會主義蘇聯模式的定型和是非;社會主義蘇聯模式在國際上的推廣;社會主義蘇聯模式的失敗及其歷史教訓。
4.當今社會主義國家對各具本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毛澤東思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初步探索;鄧小平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越南、老撾的社會主義革新與開放;朝鮮、古巴的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5.全球化浪潮下資本主義世界各類社會主義政黨的新變化與新探索:全球化浪潮與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當代資本主義世界的社會主義運動;原蘇聯東歐地區(qū)社會主義運動的新態(tài)勢。
6.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世界的命運: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新時代;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世界面臨的兩大挑戰(zhàn);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世界的新戰(zhàn)略;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發(fā)展的歷史進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實踐中的經驗教訓。
(四)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
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及其歷史進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重要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②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和主要內容;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③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和主要內容;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體系和主要內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⑤科學發(fā)展觀:科學發(fā)展觀的形成;科學發(fā)展觀的主要內容;科學發(fā)展觀的指導意義。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
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形成和發(fā)展: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內容和意義。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3.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新民主主義理論的形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經驗。
4.社會主義改造理論: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社會主義的改造道路和歷史經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5.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新認識;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6.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最大的實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fā)展戰(zhàn)略。
7.社會主義改革和對外開放: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改革;毫不動搖地堅持對外開放。
8.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fā)展。
9.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fā)展民主政治。
10.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
1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思路。
12.祖國完全統(tǒng)一的構想:實現祖國完全統(tǒng)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從武力解放臺灣到和平解放臺灣;“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新形勢下“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構想的重要發(fā)展。
13.國際戰(zhàn)略和外交政策:國際形勢的發(fā)展及特點;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依靠力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事業(yè);鞏固和發(fā)展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1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新的偉大工程。
(五)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1.繼承愛國傳統(tǒng),弘揚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新時期的愛國主義;做忠誠的愛國者。
2.加強道德修養(yǎng),錘煉道德品質:道德及其歷史發(fā)展;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道德傳統(tǒng);弘揚社會主義道德;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
3.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秩序:公共生活與公共秩序;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guī)范;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規(guī)范。
4.增強法律意識,弘揚法治精神:領會社會主義法律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制觀念;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加強社會主義法律。
(六)法學概論
1.法的概念:法的定義;法的本質;法的特征;法的分類;法的形式;法的效力。
2.法的結構:法的結構概述;法律體系;法律部門;法;法律制度;法律規(guī)則;法律原則;法律概念。
3.法的運行:立法;守法;執(zhí)法;司法;法律解釋;法律監(jiān)督。
4.法的作用與價值:法的作用釋義;法的規(guī)范作用;法的社會作用;法的價值釋義;維護秩序;保障自由;實現正義;促進效率;法的局限性。
5.法治:法治概述;法治的基本特征;法治的基礎;當代中國法治實踐。
6.法與社會:法與政策;法與道德;法與文明;法與科技。
7.憲法:憲法概述;國家性質;政權組織形式;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國旗、國徽、國歌、首都;憲法監(jiān)督。
8.民法:民法緒論;民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則;民事法律關系;民事法律事實;物權制度;債權制度;人身權制度;知識產權制度;婚姻家庭繼承制;債權行為制度;商事法律制度。
9.刑法:刑法概述;犯罪與犯罪構成;排除犯罪性的行為;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tài);共同犯罪;一罪與數罪;刑罰;刑法各論。
10.經濟法:經濟法概述;宏觀調控法;市場規(guī)制法。
11.環(huán)境法:環(huán)境法概述;環(huán)境法體系;環(huán)境法的基本原則、基本制度、法律責任。
(七)思想政治教育學方法論
1.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論: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論概述;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本質和類型;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概述;常見的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鑒、繼承和創(chuàng)新。
3.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論: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概述;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的適應與優(yōu)化。
4.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論: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原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優(yōu)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學習方法。
5.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現代化概述;思想政治教育與現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
教法技能(政治教學)
1.《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普通高中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與評價。
2.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實驗)》:課程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
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總目標;分類目標。
4.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內容標準:
本課程采取模塊式組織形態(tài),具體如下圖:
5.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實施建議:
(1)教學建議:注意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相結合;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強化實踐環(huán)節(jié),豐富教育內容;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2)評價要求:把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評價放在突出位置;強調學生既是評價對象,也是評價主體;對學生的能力發(fā)展給予肯定性評價;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采取多種評價方式。
四、考 試 要 求
專業(yè)知識
1.考核考生準確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觀點、基本原理,以及結合實際對本學科的理論前沿與發(fā)展動態(tài)的了解情況。
2.考核考生掌握馬克思主義關于正確分析社會問題和思想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法技能(政治教學)
考核考生是否初步具備在中學(高中)學校進行課堂教學、班主任工作、組織課外活動和從事教學、思想工作以及創(chuàng)新的思想工作的能力。
1.了解《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主要內容,明確思想政治學科在高中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2.熟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的主要內容,明確其各部分內容間的關系及各部分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3.基本掌握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
4.能夠依據教學內容及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的要求,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編寫教案和說課案,進行實際教學。
5.依據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和要求,正確、科學地評價學生學業(yè)成績,指導學生學習,促進學生發(fā)展。
五、題型示例
專業(yè)知識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 在下列經濟行為中,屬于貨幣執(zhí)行流通手段職能的是
A.顧客用10元錢可購買5斤蘋果
B.顧客購買5斤蘋果,一周后付款10元
C.顧客用10元錢購買了5斤蘋果
D.顧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價格預定5斤蘋果
2.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的實質是
A.勞動過程和價值形成過程的統(tǒng)一
B.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tǒng)一
C.物質資料再生產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再生產的統(tǒng)一
D.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相結合的過程
3.作為商品的資本是
A.商業(yè)資本 B.借貸資本 C.產業(yè)資本 D.流通資本
4.把公司全部資本分為等額股份,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這是
A.無限責任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 C.有限責任公司 D.合伙制企業(yè)
5.哲學上的物質范疇與自然科學上的物質范疇的關系是
A.本源和派生的關系 B.普遍和特殊的關系
C.本質和現象的關系 D.形式和內容的關系
6.一種認識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滿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數人認可
C.能否付諸實踐 D.能否在實踐中最終取得預期的效果
7.唯物史觀認為,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是
A.吃喝穿住 B.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
C.人的自覺意識活動 D.結成社會關系
8.區(qū)分事物發(fā)展過程中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是
A.事物的變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變化過程中是否有部分質變
C.事物的變化是否超過度的范圍 D.事物的變化是否顯著
9.列寧說:“如果社會主義在經濟上尚未成熟,任何起義也創(chuàng)造不出社會主義來”。這就是說
A.社會主義革命只能在經濟發(fā)達的國家發(fā)生和取得勝利
B.社會主義革命需要一定的物質前提
C.只能靠經濟力量去實現社會主義
D.社會主義革命能夠在資本主義內部自發(fā)產生
10.維護正義是法律的重要使命。在司法實踐中,經常被稱為“看得見的正義”的是
A.實體正義 B.程序正義 C.分配正義 D.結果正義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選項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項正確,全部選對的得2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或不選的得0分。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1. 商品經濟運行中,價值、價格、供求三者之間的關系是
A.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B.價格受價值影響,隨供求關系變化而變動
C.價格由價值決定,反映價值并反映供求關系
D.價格由價值決定,受供求關系影響又制約供求關系
12. 經濟運行中通貨緊縮一般表現為
A.居民儲蓄存款總額增加 B.物價持續(xù)普遍下降
C.貨幣供應量少于貨幣需求量 D.貨幣升值
13. 利潤率表示全部預付資本的增殖程度,提高利潤率的途徑有
A.提高剩余價值率 B.提高資本有機構成
C.加快資本周轉速度 D.節(jié)省不變成本
14.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國內壟斷資本發(fā)展的新現象有
A.生產集中發(fā)展到跨部門集中
B.私人壟斷加速向國家壟斷轉變
C.混合聯合公司成為壟斷組織的主要形式
D.自由競爭完全為壟斷所取代
15.關于龍的形象,自古以來就有“角似鹿、頭似駝、眼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的說法。這表明
A.觀念的東西是移入人腦并在人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
B.一切觀念都是現實的模仿
C.虛幻的觀念也是對事物本質的反映
D.任何觀念都可以從現實世界中找到其本質“原型”
16.某地鄉(xiāng)村公路邊有很多柿子園。金秋時節(jié)農民采摘柿子時,最后總要在樹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農們說,這是留給喜鵲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鵲都在果樹上筑巢過冬,到春天也不飛走,整天忙著捕捉果樹上的蟲子,從而保證了來年柿子的豐收。從這個事例中我們受到的啟示是
A.事物之間有其固有的客觀聯系
B.人們可以發(fā)現并利用規(guī)律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C.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相互利用的關系
D.保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是人類生存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17. 下列事物中,屬于歷史唯物主義“社會存在”范疇的有
A.人們的物質生產實踐活動
B.人們實踐活動所利用的自然資源
C.規(guī)范人們實踐活動的法律制度
D.人們實踐活動所創(chuàng)造的生產力
18.下列選項中,屬于科學社會主義觀點的有
A.民主是一個多義詞,首先和主要的是指國家制度
B.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真正的民主
C.民主就其本質而言是多元主義的
D.民主就是承認人人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19.法律實施是指通過一定的方式使法律規(guī)范的要求和規(guī)定在社會生活中得以貫徹和實現的
活動。下列活動中屬于法律實施的有
A.法律制定 B.法律適用 C.法律執(zhí)行 D.法律解釋
2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是:
A.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B.以社會全面進步為目標
C.以改革開放為中心 D.以世界共同進步為目標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9個小題,每空1分,共10分)
21.哲學是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世界觀和 。
22.矛盾具有兩個基本屬性,其中一個是同一性,另一個是 。
23.感性認識包括感覺、知覺、 三種形式。
24.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產商品的 決定的。
25.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絕對規(guī)律是 。
26.國家政權與私人壟斷資本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壟斷資本主義是 。
27.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 和 的矛盾。
28.毛澤東正式提出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任務的文章是 。
2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由憲法、行政法、民商法、經濟法、社會法、 、程序法等法律部門組成。
四.簡述題(本大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8分,共16分)
30.簡述價值規(guī)律的基本內容及其作用?
31.簡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五.判斷說明題(判斷正誤,并說明正確或錯誤的理由,本大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32.假象就是一種錯覺。
33.提高勞動生產率可以增加單位時間內生產的商品數量和價值量。
六.論述題 (本題10分)
34.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征。
七.材料分析題(本題12分)
“新常態(tài)”撥動國人心弦,叩開百姓幸福門。認識新常態(tài),適應新常態(tài),引領新常態(tài),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大邏輯。
新常態(tài),是指事物發(fā)展由原來的狀態(tài),轉入到一種新的、穩(wěn)定持續(xù)的正常狀態(tài)。正確對待新常態(tài),必須走出經濟發(fā)展上的狂熱躁動和高速偏好,準確認識形勢,順應經濟社會規(guī)律,立足科學發(fā)展,推動轉型升級。同時高度重視和防范各種風險,早作謀劃,及時采取應對措施,盡可能減少其負面影響。
35.結合上述材料分析如何用發(fā)展的觀點正確認識和及早適應新常態(tài)?
教法技能(政治教學)
一、簡答題(本大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1.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有哪些?
2.簡述普通高中如何開展思想政治新課程教學活動。
二、實踐操作題(本題10分)
3.下列是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生產與消費》的主要內容。
材料:在分析生產與消費的關系時,教材是從兩個方面進行闡釋的。一是生產決定消費。對此,教材從四個方面進行了分析: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生產為消費創(chuàng)造動力。二是消費對生產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對此,教材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消費是生產的目的,消費對生產調整與升級,對新產業(yè)的出現與成長所具有的導向作用;消費對勞動力再生產的作用。此外,教材還介紹了社會再生產過程的四個環(huán)節(jié)及其相互關系,并說明消費是物質資料生產總過程的最終目的和動力。這些內容可以由學生課后自主學習,教師不一定在課堂上進行講授。
問題:從教師的角度分析如何向學生講授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三、案例分析題(本題10分)
4.下面是《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一單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二課“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的第四框“民主監(jiān)督:守望公共家園”的板書設計。
(1)憲法賦予公民的監(jiān)督權利:批評權、建議權、申訴權、控告權、檢舉權。
(2)公民進行民主監(jiān)督的主要渠道:①信訪舉報制度、②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③輿論監(jiān)督、④民主評議會、監(jiān)督聽證會、網上評議政府等形式。
(3)公民行使民主監(jiān)管的意義:①有利于消除腐敗現象,改進機關工作作風;②有利于維護國家利益與公民的合法權益;③有利于激發(fā)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
請對材料中的板書形式做評價,并提出自己的建議。
四、教學設計題(本題20分)
5.下面是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④ “生活與哲學”模塊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聯系的》主要內容。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聯系的普遍性
聯系是普遍的。所謂聯系,就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從宏觀天體到微觀粒子,從無機界到有機界,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任何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每一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的。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是一幅由種種聯系交織起來的豐富多彩的畫面,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聯系的客觀性
聯系是客觀的。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事物的聯系就其與實踐的關系來說,可以分為自在事物的聯系和人為事物的聯系。自在事物中的種種聯系(如機械的、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聯系)在人類產生以前就存在了,它們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為事物的聯系雖然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具有“人化”的特點,但仍然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為人為事物的聯系只有通過實踐這一客觀的物質活動才能夠形成,形成之后便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
聯系的客觀性要求我們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離開事物的真實聯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處,主觀臆造并不存在的聯系,是詭辯論的一個重要特征。
聯系的多樣性
事物的聯系是多種多樣的。有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本質聯系和非本質聯系、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等。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容易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聯系,而往往忽視那些間接的、本質的和長遠的聯系,忽視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把握聯系的多樣性,對于我們正確認識事物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fā)展的各種條件。既要注重客觀條件,又要恰當運用主觀條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內部條件,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件;既要認識事物的有利條件,又要重視事物的不利條件??傊磺幸詴r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特別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掌握系統(tǒng)優(yōu)化的方法。
請你以上述《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為題的教學內容進行以下教學設計:
(1)簡要制定出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6分)
(2)編寫一份實施以上教學內容的教學設計簡案(僅限教學過程)。(14分)
參考書目:
1.《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現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科書。
4.現行高等師范院校政治教育專業(yè)(本科)相關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