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縣第二中學
巧家縣第二中學1984年建校,名為巧家縣第五中學,源于當時全縣第五所直屬學校;1997年更名為玉屏中學,源于巧家縣城后面玉屏山;2005年擴辦為巧家縣第二所完中后,定名為巧家縣第二中學。校園占地120畝,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大氣磅礴。學生每天徜徉于校園,抬頭即可見巧家標志性建筑魁閣塔,可觀巍峨矗立之玉屏山。學?,F(xiàn)有教職工215人,研究生2人,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55人,學生3500余人,60個教學班??v觀學校歷史,不論是巧家縣第五中學時代還是巧家縣第二中學時代,學校均立足于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巧家莘莘學子。
一、辦學理念為美玉人生奠基玉石具有無比的美麗,無比的堅硬,無比的價值。玉文化包含著偉大的民族精神,有“寧為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jié);“化為玉帛”的團結(jié)友愛風尚;“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潔氣魄;“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個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詩文中,常用玉來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詞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詞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組成的成語有金玉良緣、金科玉律、珠圓玉潤、拋磚引玉等。二中教育為人生,為事業(yè),培養(yǎng)學生有責任意識,有家國情懷,有美好情操,有社會主義美德。
二、學校精神魁閣志向,玉屏人生“魁”有“首”之意,“魁星點斗,獨占鰲頭”,巧家先民修建魁閣,寄寓了他們的美好愿望,就是文化昌明,奮勇爭先。古人認為玉有五德:仁、義、志、勇、潔。仁——生性溫和,仁愛之心;義——純潔無暇,表里如一;志——富有智慧,志在四方;勇——不折不撓,勇往直前;潔——潔身自好,清清爽爽。“屏”有遮擋、隔絕之意,人只有和驕奢淫逸、庸散懶、假大空等阻隔開,才能獲得成功。那當今魁閣塔下、玉屏山麓的二中師生,于每天仰望之際,理當深思一己之責任、不忘遠大志向、創(chuàng)造美好人生。
三、一訓三風校訓:琢玉成器,立德成人《禮記·學記》說:“玉不琢,不成器。”人,無德不立,只有經(jīng)過修磨鍛煉,方能成器成才。校風:玉潔冰清,至堅至純潔:潔凈,純潔;清:干凈,清澈,清明;像玉一樣潔白無瑕,冰一樣清明澄澈。二中人人追求堅韌不拔,品行高尚,操行清白。教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語出《詩經(jīng)·衛(wèi)風》,育人和琢玉是非常相似的。“人之初,性本善”,每一個學生都是待琢的璞玉。在琢玉之初,要謹慎的審玉,開玉,以免破壞玉體,保留它天成的潤潔美麗。育人,也是如此,老師要懷著開琢美玉的心境,用無比的愛心和耐心,來引導和啟發(fā)學生,使之能展現(xiàn)出天性中的真善美慧。學風: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語出《詩經(jīng)·大雅》,意為如同打磨璞玉一樣磨煉你,使你成功。人要成大器,必須經(jīng)過艱難困苦的磨煉??傅闷鹌D難,經(jīng)得起困苦,敢于直面人生,自強不息,堅韌不拔。二中學生普遍基礎薄弱,學習艱難,但多年來,經(jīng)過頑強的努力,走出了一大批優(yōu)秀學子。
四、校歌:琢玉我到二中來,夢想石頭成器材,我在魁閣下,翹首祝福和等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誨人不倦,老師真情摯愛。有仁有愛,至堅至純,命運再壞,我們永不言敗。有一天煥發(fā)奪目光彩,才明白成功需要眼淚與失敗。博三載助你芳華一代,才知道成就需要付出與關(guān)愛。有仁有愛,至堅至純,天道酬勤,奔向蔚藍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