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選定一個演講題目之后,首先應(yīng)當(dāng)考慮的,便是這個題目如何進行結(jié)構(gòu)?如何盡快將自己對題目的興趣引發(fā)出聽眾同樣的興趣?如何以自己對題目的感覺和熱情去點燃聽眾內(nèi)心的感覺與熱情之火?如何以自己對題目的精深理解去啟迪聽眾隨著這思路一道共鳴和思索?這些,都關(guān)乎演講的成敗,也都同“解題”的方式——入題、破題和點題緊密相關(guān)。“立文之道,唯字與義”,演講也同樣如此,抓住了與入、破、點題相關(guān)的“字與義”,也就抓住了解題的“牛鼻子”,從而取得理想的演講效果。
一、辭明而義見:入題要快而曲毫無疑義,欲使聽眾盡早進入自己規(guī)定的主題,就必須重視入題的速度和方式兩方面的安排。既要“開門見山,一針見血”,這就是“快”;又要有邏輯上的懸念、起伏和跌宕,以收到“文似看山不喜平”之效。欲達(dá)到這樣的效果,概括地說,應(yīng)注意靈活地運用如下幾種主要方式。
一是開門見山,以期迅速將聽眾帶入規(guī)定情境和思路中去。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起初草稿上是從馬克思夫人的逝世說起,進而才進入自己的題目。在客觀和冷靜的敘述中,難于將聽眾迅速地引領(lǐng)入規(guī)定情景。因此,恩格斯對此進行了認(rèn)真的修改。在后來的定稿中,他采用單刀直入的入題方法,直接講馬克思“停止了思想”、“永遠(yuǎn)睡著了”,這樣就迅速將聽眾引入到沉痛和肅然的既定情境之中,比原稿那種緩慢的節(jié)奏強多了。
二是講究懸念和曲折,以引起聽眾的關(guān)注。前面我們強調(diào)入題要快,并不是說所有入題都以“開門見山”這樣“直”的方式為佳。其實,有時候入題更需要講求一定的曲折和委婉,尤其要講求一點邏輯懸念,方才有利于入題的引人入勝。因此,有時候,我們不妨多用一點言辭,以懸念抓住聽眾心理,引起他們的注意和重視。有一篇叫做《人呵,認(rèn)識你自己》的演講,主講人給自己劃定的題目是“人與社會和自身的關(guān)系”;可是一開始,演講者并不直接挑明這個題目,而是先援引恩格斯的話,講了個“司芬克斯之謎”的引子:“大自然——司芬克斯向每個人和每個時代提出了問題……”;繼而話鋒一轉(zhuǎn),問道:“那么人類呢?人和人類社會有什么難題呢?”最后他自己答道:“人類面對著的有三大難題:人生、社會和人自身。”這就是“轉(zhuǎn)折式入題”了,它使自己的入題顯得有些跌宕,有些波瀾甚至懸念,一點也不平鋪直敘,自然能引起聽眾的關(guān)注與興致了。
三是用強烈的反差、對比來引出自己的題目,以期在人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記。這主要指以對比、對照和映襯之類的修辭手法,來引領(lǐng)和導(dǎo)入自己的話題。有一篇名為《論男子漢》的演講,一開始,演講者的話似乎跟一般的謙辭沒什么兩樣,頗有離題之嫌。因為,他一口氣就洋洋灑灑敘說了四個“為難”之處——我一點也不明白主辦者的意圖何在,這使我感到為難,這是我遇到的第一個困難。今天,我是第一次來到你們學(xué)校,一切都是陌生的。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里,人容易有一種不適應(yīng)的感覺,這是我遇到的第二個困難。況且,剛才前面的幾位同學(xué)又作了精彩的演講,熱烈的掌聲可以作證,這給我增加了壓力,算是我遇到的第三個困難。不巧得很,我本想憑手中這么一張卡片作一次演講,卻忘了戴眼鏡了,想把它放在桌上偷偷地看幾眼也不成了,這就是我的第四個困難。乍一看,這開場白頗有些饒舌的味道;豈料到,那演講者講罷“第四個為難”之后,話鋒突然一轉(zhuǎn),便進入自己早已擬定的題目了——但是,我并不膽怯;相反,我充滿了信心。我相信,既然我站到了這個講臺上來,我就必定能夠鼓起勇氣,竭盡全力,讓自己體面地走下臺去!因為,我選擇了這樣一個演講題目——《論男子漢》!這樣《論男子漢》特有的“勇氣”之題目,便同一開始的“膽怯”與“為難”形成鮮明對比和反差,巧妙、貼切而又風(fēng)趣盎然,聽來令人解頤。這樣的入題,不是做到了“辭明義見”和“曲徑通幽”的完美統(tǒng)一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