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俗話:“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它是出自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八回:“施主莫惱?!c人方便,自己方便?!憔团c我說說地名如何?我也可解得你的煩惱?!彼囊馑际钦f,給別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
人在世上,難免都會遇到困難。此時,如果你向身處困境中的人伸出友愛之手,給他善意的幫助,他不但會樂意接受,而且會心存感激。當(dāng)然,要幫助別人,你就要付出一些勞動,或是受到一些損失,但這點付出和犧牲是完全值得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在晚上打著燈籠趕路。有個路人很奇怪地問他:“你本來雙目失明,燈籠對于你來說一點用處也沒有,你為什么還打燈籠呢?不怕浪費燈油嗎?”盲人聽了他的話,慢條斯理地答道:“因為在黑暗中行走,別人往往看不見我,我便很容易被撞倒,而我提著燈籠走路,燈光雖然不能幫助我看清前面的路,卻能讓別人看見我,這樣,我就不會被別人撞倒了?!边@位盲人用燈光為別人照亮了本是漆黑的路,為他人帶來了方便,同時他也因此保護了自己,正是“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還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說的:一個鄉(xiāng)下人進城經(jīng)商,在一條街上開了家店鋪。剛來不久,他就發(fā)現(xiàn)這條街不僅生意不好,而且路面坑坑洼洼,到處是殘磚亂石。鄉(xiāng)下人覺得奇怪,就向相鄰的商家請教。相鄰的商家告訴他,路不好走,經(jīng)過的人或車輛就會慢下來,人們走進店鋪的幾率就會增加,這樣才能增加商機。鄉(xiāng)下人對這種邏輯很不以為然,他不聽周圍人的勸阻,堅決搬走路上的磚石,并找人將路面修平。從此,這條街人車暢流,呈現(xiàn)出一派繁華景象,商機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大增。眾人疑惑不解地問鄉(xiāng)下人:路通暢了,人們駐足停留的機會少了,何以商機反倒增多了呢?鄉(xiāng)下人答道:路不好,人們多繞道而行。經(jīng)過的人少了,商機又怎能多?
這兩個故事至少讓我們明白了這樣一些道理: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利人才能利己;要敢于堅持自己的正確認識,并大膽付諸實踐。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的這樣的事例,都在說明一個道理,社會是大家的社會,既然如此,我們生活在一個共同的社會中,就必然是人人為我,我也為人人,大家都在互相服務(wù)對方,共同為這個社會的和諧與發(fā)展做出各自的貢獻。今天你做了一件方便別人的事,明天他也做一件方便你的事,后天又有人做了一件方便其他的人事,這樣下來,大家都方便了,社會也就更和諧了。
“與人方便 自己方便”還包含一個“分享”的哲理。
分享,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升華,是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分享愛,分享勞動,分享喜悅乃至分享痛苦,這都是我們所需要的。有些人做人往往總是斤斤計較,干什么事情總怕自己會吃虧,更怕讓別人得了便宜。這樣的人就是沒有領(lǐng)悟到分享的真諦。其實,從古至今,奉獻的意義包含了兩層含義,一層是你付出的并讓他人從中受益的,另一層就是你從你的付出中所得到的回報。當(dāng)然,這種回報,有時候是你看得見的,有時候則是你看不見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回報自然好,而看不到的回報更可能是一種你精神上的豐富財產(chǎn)。
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為數(shù)不少的人,他們的處世哲學(xué)是,為人原則卻與眾不同,損人利已的事他做,損人不利已的事他也做。當(dāng)然也有一些心態(tài)極不正常的人,過河拆橋的事他們做得出來,好了瘡疤忘了痛的事他們也能做得出來,甚至他們還會做出落井下石喪失天良的事。這都是不明白“與人方便 自己方便”的道理所導(dǎo)致的結(jié)果。
如果我們能夠做到,處處事事都依照“與人方便 自己方便”的原則行事,“寧愿自己攬下麻煩,不給別人增添困難”的話,心存這般古道熱腸,辦事定會左右逢源。你不僅會贏得四海朋友,而且還會招來八方財源。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好心回報如愿以償。我們又何樂而不為之呢。
更多信息請查看節(jié)日.禮儀